在“文革”期间最著名的8部样板戏中《杜鹃山》是最具有启蒙意识的一部,因而也是其中最激动人心的作品。整部戏像一部革命版本的充满金色仪式感的说教,先驱的光辉透过党代表柯湘弥漫了整个舞台,也弥漫着一个少年手中的这册连环画。
由汪曾祺、杨毓民、王树元等人编剧、北京京剧团演出、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这部《杜鹃山》,从唯美的意义上神化了一个早期革命党人,承续以往启蒙主义的艺术结构,向我们展示着格瓦拉日记、林觉民遗书一样悲壮的探索真理的荆棘之路。迷惘笼罩乱云飞渡的岁月,找不到方向的痛苦和感伤无所不在。革命和青春期一样,虽然矫情,却纯洁、真诚。
我觉得,在8个样板戏中,《杜鹃山》是唯一无意识地运用传统伦理体系阐释革命、爱情和家庭的哲理剧,启示(柯湘)和忏悔(雷刚),背叛(温其久)和审判(毒蛇胆),构成剧中最重要的主线。
静谧的深夜,柔和的灯光下,我重新捧读陈旧而亲切的《杜鹃山》,看着杨春霞扮演的这个叫做柯湘的红色女先驱,除了感到岁月的流逝之外,我对她的爱恋一如既往。她没有《沙家浜》里阿庆嫂的精明算计,又不像《红灯记》里李铁梅那样不解风情。她善解人意、柔情似水,她孤独无助,却纯洁坚定。她像日后的毛阿敏、巩俐,有着母仪天下的成熟的大女人气质,用温情覆盖和唤醒了无数像雷刚弟兄一样脆弱、迷茫而狭隘的男人。
《杜鹃山》——李晨声、段兰香根据同名彩色电影改编、摄影,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,1974年9月第1次出版第1次印刷,定价:0.36元